close

內容來機械信貸年息借貸增貸轉貸房子信用貸款增貸自hexun新聞

農業部定點扶貧開發恩施州大山深處的鏗鏘承諾

有一種真實的堅守,在恩施大山深處書寫著傳奇;有一種鏗鏘的承諾,凝聚著農業部加快發展恩施的深情;有一場持久的戰役,頻傳著一個又一個決戰決勝的捷報……“恩施州不脫貧,農業部不脫鉤。”這不僅是一句承諾,更是所有農業部扶貧幹部心中的堅定信念。農業部扶貧開發恩施,始於1986年。經過農業部的對口幫扶,恩施基本結束瞭“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房不遮風雨”的歷史。進入新世紀,農業部轉入定點扶貧新階段後的10年來,改變瞭傳統的“輸血”模式,更側重頂層設計,以提高恩施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為重點,堅持“輸血”與“造血”結合,扶持與扶智並舉,通過開展宏觀指導謀劃地方發展。在政策上重點傾斜,在項目上優先安排,在資金上加大投入。農業部真情真心真實的定點扶貧,使全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持續發展基礎不斷穩固,農村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為恩施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瞭重大貢獻。從去年開始,國傢新一輪扶貧開發的大幕拉開後,農業部幹部把自己和恩施山區的秀美風景、純樸民風、發展藍圖鎖在瞭一起,恩施這片深情的土地,承載著農業部莊嚴的承諾,正在繼續演繹著青山綠水變為經濟優勢的生動故事。產業扶貧,促恩施建成全國知名的特色產業聚集區走進鶴峰縣中營鄉茶園村,但見千畝茶園正吐露新芽,幾位村姑點綴其間,一條油路如玉帶纏繞著遍山的茶園。春風習過,綠浪起伏,茶香彌漫。該縣茶園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邱德志說:我們這個合作社現有入社農戶518個,入社茶園面積3000多畝,有年加工紅、綠茶20000萬擔能力的茶葉加工精制生產線和年產3000擔名優茶生產線各一條,擁有國傢標準級的茶葉檢測室,是具茶葉種植、收購、加工、檢測、銷售於一體的茶葉專業合作社。這個合作社實行“銷售訂單+公司+合作社+基地+社農”的新訂單農業模式,建成瞭“豬、沼、茶”生態種植示范基地,去年實現銷售收入1500多萬元。邱德志告訴記者:“這一切,離不開農業部扶貧幹部的幫扶,可以這樣說,是他們幫我們老百姓圓瞭致富夢!”對恩施州進行定點扶貧,這是農業部黨組高度重視的重要的政治任務。自1986年對口幫扶恩施州以來,陳耀邦、韓長賦、范小建、劉成果、高鴻賓、陳曉華、梁田庚、張玉香等部領導,多次到恩施州調研考察,親力親為,訪貧問苦,具體指導。2002年,農業部在恩施州召開定點扶貧工作會議,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現任部長韓長賦在大會上宣佈:“農民不脫貧,幫扶不脫鉤”。在總結多年扶貧經驗的基礎上,農業部把恩施特色產業的發展作為增強貧困地區自我發展能力的根本途徑,作為提升扶貧開發工作水平的核心任務來抓。2002年,農業部組織專傢編制瞭《農業部定點扶貧地區優勢特色農業開發規劃》,幫助每個扶貧縣重點選擇1至2個能夠帶動當地脫貧致富的產業,並按照規劃安排項目投資,扶持做大做強。2003年,農業部幫助恩施州編制瞭《恩施州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確立以煙葉、茶葉、蔬菜、幹鮮果、藥材、畜牧、魔芋為主導產業的特色農業發展規劃佈局。2006年,編制瞭《“十一五”農業部扶貧開發建設規劃》,明確重點扶持主導產業,推進“一村一品”,促進農民增收。在抓特色農業板塊基地建設上,農業部扶貧幹部圍繞“六百雙五”特色產業發展目標,以“萬畝鄉鎮千畝村”工程為抓手,全力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農業板塊基地建設。2001年以來,農業部在恩施州實施茶葉、水果、蔬菜、魔芋等特色經濟作物發展項目27個,總投資4045萬元,推動新建特色產業基地240多萬畝。實施畜牧水產養殖項目38個,總投資10155萬元,確保瞭菜籃子產品供應的基本穩定。2011年,全州出欄生豬456.97萬頭,出欄牛、羊83.95萬隻,分別是2001年的1.5倍和2.9倍。目前,恩施州已建成全國最大的白肋煙生產出口基地、全國最大的“富硒”茶基地、全國重要的商品藥材生產基地;湖北省最大的高山蔬菜基地、湖北省最大的魔芋基地、湖北省最大的馬鈴薯基地、湖北省最大的柚類產區。厚樸是我國傳統中藥品種,在恩施地區適宜廣泛種植。在農業部的支持下,恩施州委、州政府在恩施市新塘鄉至鶴峰中營鄉之間建成瞭一條跨越3縣4鎮的百裡紫油厚樸長廊產業帶。該示范區項目建設成功後,示范區面積將達到700公頃,示范戶2000戶,輻射周邊紫油厚樸種植地區7萬公頃,每年采收厚樸600噸,銷售收入可突破千萬元,使每個示范戶平均增收3.2萬元。現在,全州已建成國傢、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區20個,成功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7個。獲得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標志產品336個,居全省前列;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認證24個,位居全省第一。在抓產業發展長效機制建設上,農業部在恩施州積極推廣“公司十專業合作社+農戶十基地”模式,以實施農產品加工“四個一批”工程為載體,不斷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2011年,全州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之比達到0.75:1;全州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總數達到350傢;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833傢。通過整合資源,集中力量打造瞭“清江源”煙葉、“恩施玉露”茶葉、“大山鼎”高山蔬菜、“思樂”畜產品等重點品牌。全州有1000多個農產品進入沃爾瑪、傢樂福、中百、中商、武商等大中型商貿集團的銷售網絡。2011年,全州農產品出口4640萬美元,占全州出口總額的20.6%。經過多年來的結構調整,農業內部結構逐步優化,以煙葉、茶葉、蔬菜、幹鮮果、中藥材、魔芋等為主導產業的特色種植業基地達到500多萬畝。糧經作物種植面積比由2001年的62:38調整為50:50,產值比由2001年的48:52調整為38:62。畜牧業以生豬業為主體,以牛羊和傢禽業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格局初步形成。農村建築、交通、商業、休閑旅遊等二三產業快速發展,成為農民增收新的增長點。特色產業的蓬勃興起,使恩施州正步入“全國知名的特色產業聚集區”序列。項目扶貧,促恩施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發展步伐早春時節,記者來到恩施市崔壩鎮滾龍壩村農民向義極的傢裡,隻見一支白色的塑料管從屋外的沼氣池伸進屋裡,沿著墻壁四處延伸。擰開沼氣燈的開關,昏暗的屋子立刻明亮起來;再擰沼氣灶的開關,淡藍色的火苗呼呼直冒;打開沼氣熱水器,立即就有熱水流淌出來;在餐桌上,還放著沼氣火鍋。恩施州結合農業部沼氣扶持項目,實施“生態傢園富民工程”項目19個,總投資18840.8萬元,建成戶用沼氣池60萬口,占適宜地區農戶的70%,建成村級農村能源後續服務網點1300個,對農村戶用沼氣進行日常維護。州農業局局長黎華輝說:“農業部組織以沼氣建設為突破口的生態傢園建設,解放瞭男人,漂亮瞭女人,男的不再上山砍柴,女的不再煙熏火燎。”2008年4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來到宣恩縣黃坪村,對這裡的新農村建設成效予以肯定。農業部和湖北省農業廳支持建設的這個黃坪村,如今已成為全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2008年,農業部把恩施州列入“全國10個循環農業示范市州”,目前已創辦24個農業循環經濟示范點,10個循環農業示范村,其中咸豐縣小村鄉小村村被農業部授予“全國生態傢園先進村”。恩施州全力打造的生態傢園建設“恩施模式”,得到瞭農業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充分肯定,被編入《湖北扶貧開發典型案例》一書,現已在全省和全國部分農村地區推廣。農業部把改善生產生活條件,作為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的先導性工作,先後實施瞭一批植物保護工程、農產品質量檢測體系建設、旱作節水灌溉、農技推廣綜合服務、農業市場信息體系建設、農業科技直通車等基礎建設項目24個,投資3576萬元,極大地改善瞭農業生產與服務條件。2001年以來,農業部安排恩施州基建項目和財政專項補貼資金總額達24.0884億元。其中,安排農業基建項目121個,中央投資額達4.5846億元;安排各類農業政策性補貼資金19.5038億元,極大地調動瞭農民生產積極性。農業部定點扶貧幹部還積極為地方牽線搭橋,促進與發達地區的聯系和交流,努力為地方招商引資。通過項目的實施,長期困擾恩施州農村發展的飲水難、行路難、用電難、通訊難的問題得到極大緩解,鄉村面貌可謂滄桑巨變。10年累計解決153.67萬人飲水安全問題。通鄉公路基本實現瞭通瀝青水泥路,通村公路通達率達到94%。通電率達到100%,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97%;通電話村達到98%。全州啟動實施瞭8個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鄉鎮、442個新農村示范村建設;10年增加有效灌溉面積22萬畝;農機總動力增加141.6萬千瓦,年均增長14%。按照“實施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群眾”的要求,農業部不斷加大對定點扶貧地區的政策傾斜和項目資金的扶持力度,幫助發展特色產業,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加快發展創造瞭條件。情系貧困地區,心牽困難群眾,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傾力推進扶貧開發。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傢的扶貧開發方針政策,始終將扶貧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考核,切實加強瞭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領導。加大對黨政領導扶貧工作責任制的考核力度,把解決溫飽進程、返貧率高低、經濟發展快慢以及幫扶任務完成情況作為考核領導幹部績效的主要指標。全州1587個村實施整村推進,50萬人脫貧,沉甸甸的數據彰顯出令人欣慰的扶貧開發成效。這成效蘊含著滄桑巨變,飽含著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的深情。2011年,全州實現生產總值418.19億元,是2001年的3.3倍,年均增長12.7%。其中,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18.25億元,是2001年的2.2倍,年均增長8.3%。地方財政收入31.89億元,是2001年的4.8倍。去年,全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瞭3939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瞭12890元。智力扶貧,促恩施增強內生動力提升自身發展能力扶貧工作中有一個關鍵詞,叫“智力扶貧”,是對科技扶貧、教育扶貧、文化扶貧、衛生扶貧等的統稱。扶貧先扶智,智力扶貧是增強自身“造血”功能,變救濟式扶貧為開發式扶貧的有效途徑。智力扶貧要求抓好扶貧培訓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推廣應用實用科技成果以提高扶貧開發項目的科技含量,加強基礎教育以提高貧困人口受教育程度等,並以此作為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根本途徑。農業部十分註重對定點扶貧地區的人才培養和技術投入,不斷增強群眾自我發展意識和主體意識,打牢脫貧致富思想基礎。記者走訪恩施州土傢苗寨,印象最為深刻的不僅是農村群眾對扶貧帶來變化的歡心喜悅,更重要的是農村群眾表露出奮力改變現狀的熱情。自1986年以來,農業部共派出110人次在恩施州駐點扶貧。同時,還接受恩施州幹部上掛到農業部鍛煉。掛職駐點幹部不僅發揮瞭政策宣傳員、項目督導員、工作協調員、對外聯絡員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帶來瞭新觀念、新思路和新作風,猶如一股股新鮮空氣吹進扶貧地區,使廣大群眾豁然開朗,深受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改變瞭當地群眾的思想觀念,增強瞭克服困難、自力更生的信心和決心。在組織幹部異地培訓學習上,農業部每年組織安排恩施州各縣市、鄉鎮主管領導、農業幹部、技術人員和村支書等,到先進地區現場培訓和考察學習,開闊視野,啟迪思路,激發熱情,增強瞭緊迫感和責任感,成為組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力量。在積極開展轉移就業培訓上,近年來恩施州開展“陽光工程”培訓10多萬人,新型農民培訓12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20多萬人。農業部在恩施州組織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投資20萬元,援建瞭1所希望小學,並先後向定點扶貧地區贈送《農民日報》、《農民文摘》、《農村工作通訊》及各類專業技術書籍和雜志1萬餘份。農業部堅持把提高恩施州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幹部群眾科學文化素質,作為增強發展後勁,徹底擺脫貧困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在加強農業科研單位能力建設上,10年來,農業部安排實施農業科研條件建設項目6個,總投資1560萬元,支持恩施州農科院建起瞭武陵山區一流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園、一流的分析檢測中心、湖北省唯一的國傢二級抗稻瘟病病鑒基地。恩施州農科院馬鈴薯、茶葉、水稻、玉米四個創新團隊,進入瞭“十二五”國傢現代產業技術體系,選育的“鄂馬鈴薯5號”已經成為國傢主推品種。在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上,農業部先後實施瞭糧油、特色經濟作物、畜牧水產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項目46個,投資7525萬元,使品種更加豐富,繁育能力大幅提高。目前,全州糧油作物“兩雜”良種覆蓋率保持在95%以上;茶葉、水果等良種率達到70%以上;恩施黑豬、景陽雞等地方畜禽品種得到提純復壯與擴繁。在加強農業科技培訓與推廣上,農業部采取邀請全國知名專傢到恩施州開展各種類型的實用技術培訓、召開全國專業性會議等形式,培訓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先後邀請全國農技中心、農藥檢定所、中國農科院茶葉所、中國獸藥監察所、全國畜牧總站等單位專傢,到恩施實地舉辦技術培訓與推廣活動。農業部在恩施州先後組織召開瞭全國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研討暨農業機械作業展示演示會、國傢蔬菜產業技術體系高山蔬菜生產現場會、全國秋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治工作會議暨疫情處置應急演練活動等全國專業性會議。農業部成功策劃組織瞭“中國茶葉專傢走進恩施”科技下鄉活動,推動茶葉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恩施玉露”品牌建設提供技術支持,邀請國傢茶產業技術專傢和日本川崎機械公司技術員,協助籌建瞭茶葉標準化、清潔化示范生產線。協調農墾幹院和北京應用技術大學,每年為恩施州免費培養15至20名大學生。在未來的10年裡,扶貧開發戰線正在從分散轉向集中,扶貧開發的推力正在由“小”變“大”。催生貧困地區內生動力越來越成為扶貧開發政策的取向。未來10年,新農村建設工程、基礎設施工程、特色產業工程、公共服務工程、能力建設工程、生態保護工程、社會保障工程、連片開發工程、移民扶貧工程、開放合作工程等十大扶貧工程將在更高層次推進。農業部圍繞新一輪扶貧工作的中心任務,在定點扶貧恩施地區建立起穩定的脫貧致富長效機制。農業部扶貧幹部早已也把恩施山區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他們的牽掛就像一座橋梁把農業部和恩施大山中的百姓連在一起。人們相信,恩施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5-10/141268873.html

新莊房屋增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modelumce2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